对大学生网络诈骗防范意识的调研与分析
——以江西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8)
摘要:本文以大学生网络诈骗防范意识的情况调查为基础,分析大学生成为网络诈骗“ 重灾区”的种种表现,针对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易受引诱、安全常识缺乏、防范意识淡薄、防诈骗能力不强等问题,主要从加强对网络环境的法治管理、发挥学校的主导教育作用、构建内外防范的联动机制、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作用等方面入手,不断提升学生自我防范网络诈骗的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诈骗;防范意识;调研分析
当今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巨大便利的同时,又使网络诈骗这一新兴诈骗方式威胁着广大大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本课题从调查江西某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大学生的网络诈骗防范意识入手,研究分析其发生的原因,总结出有效应对网络诈骗的对策。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 一)调查的背景和目的
1. 调查的背景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 年12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 亿,较2020年3月增长8540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0.4%。[1]网络的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隐藏的网络安全问题也在不断出现,如频繁的大学生遭遇网络诈骗事件,严重威胁到校园的和谐安宁。令人防不胜防的网络诈骗手段层出不穷,给国家网络安全建设带来巨大的挑战,引发人们的高度关注。
2. 调查的目的
青年大学生尚在学校的保护墙之内,涉世未深,为人处世单纯,安全意识相对薄弱,易受网络诈骗。本课题从调查大学生的防骗意识入手,通过问卷分析、案例分析,探寻根源所在,避免大学生遭遇网络诈骗,保障他们的人身财产安全。
(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为了使调查具有真实性和代表性,本次随机抽取各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注意样本中的年级、性别都占有一定的比例。此次调查共发放了302 份问卷,回收 302 份,回收率为 100%,有效问卷率 100%。[2]
二、调查内容与数据分析
( 一)大学生对网络诈骗的认知情况
调查显示,有60.93%的同学总是可以识别网络诈骗,37.09%的同学有时能识别网络诈骗, 1.99%的同学不能识别网络诈骗;调查显示,
96.36%的同学知晓短信欺诈、94.7%的同学了解电话欺诈、84.11%的同学了解网上招工陷阱、 82.12%的同学熟知手机二维码支付陷阱、80.13%的同学熟悉钓鱼网站陷阱、79.8%的同学了解代购陷阱。诚然,调查中大部分同学对于一些常见的网络诈骗行为有所了解,但依然存在不少同学因不了解,不能识别一些网络诈骗陷阱而深受其害,这仍需学校多开展一些有关网络诈骗方面的知识学习和宣讲,从源头上掐灭网络诈骗行为的发生。
( 二)大学生遭遇网络诈骗的情况
参与问卷调查的302 位同学中,2.65%的同学表示经常遭遇到网络诈骗,48.01%的同学表示偶尔遭遇到网络诈骗,49.34%的同学表示从未遭遇过网络诈骗。当问到如遭遇网络诈骗后并伴有一定损失的时候如何应对,86.42%的同学会选择寻求朋友、老师和警察的帮助,5.3%的同学自认倒霉,4.64%的同学表示会凭借自身习得的反骗技巧来揭露这种诈骗行为,而剩下3.64%的同学表示不知道如何处理此类事件。数据表明,仍有一半以上的同学不时遭到网络诈骗的危害,并且在这些遭到网络诈骗的同学中有将近 9% 的同学的处理方式不当,甚至还有可能加剧网络诈骗行为的发生。因此,在给学生普及防范网络诈骗方面的知识时,还应教授一些面对网络诈骗发生时的正确应对方法,正像古人所说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减少学生受骗事件的发生。
( 三)大学生对网络诈骗的反应态度
对网络诈骗的反应态度结果显示:90.08%的同学认为网络诈骗是违法的,8.73%的同学认为网络诈骗是不道德的,0.4%的同学表示没什么看法,而0.79%的同学则觉得这种行为并无不妥,并且想去尝试。结果表明,有 90% 以上的同学还是有一定的法制意识,碰到类似情况应对起来会相对明智一点;而余下将近 10% 的同学则需要加强相关方面的法律知识的学习,帮助他们认清网络诈骗的性质是违法的行为,而不是违反道德的行为,从而谨慎对待。
( 四)大学生的网络诈骗防范意识
尽管大部分同学对于网络诈骗有一定的了解和防范意识,但还是有 15% 的同学因自身防范意识不高、防骗能力不强而上当受骗,并且在受骗后不知道如何处理;在调查对网络诈骗行为的看法时,有些同学甚至觉得可以理解并且想去尝试,这类同学的看法不只是法律知识缺乏的表现,甚至有危害社会安全的倾向,急需学校加强对他们相关法律的学习和教育;在调查可能发生的个人信息泄露的情况时,结果也不乐观,亟须加强大学生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谨慎应对各种泄露个人信息的情况。
三、大学生遭受网络诈骗的原因
( 一)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易受引诱
众所周知,大学生从接受学校教育起,就一直处于家庭和学校的保护墙之内,一方面,他们涉世未深,社会经验不足,面对形形色色的网络诈骗有时候甚至连他们的父母都不可避免,更何况是单纯的在校大学生;另一方面,不法分子利用大学生依赖网络信息技术与电子信息产品的心理,不断设计“高薪兼职”“网恋”“网贷”“校园贷”“电
信诈骗”“ 杀猪盘”等陷阱对大学生进行引诱,使社会经验不足的大学生面对各种诱惑,毫无抵抗之力,跌入不法分子的陷阱而不自知。
( 二)安全常识缺乏
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大学生因缺乏安全常识,轻易泄漏个人信息而遭遇网络诈骗。此次调查结果显示:94.04%的大学生随手丢弃没用的火车票、快递单;在参加经营者举办的各种有奖问答、办会员卡有优惠时,88.41%的大学生将身份信息草率写下;79.14%的大学生喜欢一键链接外面提供的免费WiFi;71.19%的大学生没有处理干净存有个人账户信息的手机就转卖;85.76%的大学生在朋友圈晒火车票、飞机票时,没有安全处理姓名、身份证号、二维码等;82.78%的大学生随意丢弃不用的或作废的身份证复印件;72.85%的大学生在网络上海投的简历中过于详细填写本人的具体信息。[3]以上种种都暴露出大学生缺乏对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意识,使不法分子轻易获取到他们的真实身份信息,为即将要进行的诈骗行为搭桥铺路,提供便利。
( 三)防范意识淡薄
从小在家庭和学校的保护墙内长大的大学生,虽大都是成年人,具有较高的教育水平,但对于危险的网络世界不甚了解,对潜在的危险的防范意识比较淡薄。不仅威胁到大学生的人身安全,还影响到高校安全的管理工作。调查显示,即便大多数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网络诈骗防范意识, 但还是会出现上当受骗的情况:超过 12% 的大学生认为一些网络借贷平台是可以相信的;当被信息诈骗分子告知中奖、要赠送礼品时,0.66%的大学生会按照信息中的要求来操作;3.64%的大学生表示会给在网上向他们借钱或充话费的朋友转账。针对上述调查中大学生表现出防范意识淡薄的情况,要全面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
( 四)防诈骗能力不强
大学生涉世未深,受到学校和家庭的长期保护,防诈骗能力不强。随着高校与社会的联系日益紧密,一些不法分子早已将他们的猎捕之网撒向了校园,如假扮校园工作人员,进入校内推销一些廉价产品骗取学生钱财。调查显示,2.32%的大学生因贪图小便宜,面对去宿舍推销便宜的物品的人员时,拿起手机就扫码付款,毫无警惕之心。很明显,这部分大学生预防诈骗的能力不强,而且这类学生不只存在此次受调查的学校,其他高校
也存在这样的学生。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深受其害,我们应该反思,在今后要注意加强高校与社会联系的过程中的校园安全工作,提高大学生预防诈骗的能力。
四、提高大学生的网络诈骗防范意识的对策
( 一)加强对网络环境的法治管理
要想保护大学生不再遭受到网络诈骗的危害,首先要加强网络监管和有关网络犯罪的立法,有针对性地制定各种严厉打击网络违法行为的法律法规,使之配合已有的法律的相关内容和条款,既可以在现实社会中发挥效用,又可以在虚拟网络社会中发挥效用,让犯罪分子无漏洞可钻;其次要像治理自然环境一样治理网络空间环境,网络空间环境的好坏关系到现实社会风气的好坏。[4]只有加强对网络环境的法制管理,才能让人认清在网络空间里不是可以为所欲为的,虽然网络给人创造的空间是虚拟的,但使用网络的主体是现实的,依然要受到法律法规的制约。[5]通过加强对网络环境的法治管理,让犯罪分子无处遁形。
( 二)发挥学校的主导教育作用
现如今开放的管理方式在高校普遍实行,促使高校社会化进程加快,而高校的安全管理跟不上步伐,特别是网络安全管理又存在漏洞,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大学校园作为大学生主要的生活场所,如果高校不能把好校园安全这个关卡,那么学生的安全受到威胁在所难免。为了避免大学生遭受损失,保障正常的教学秩序,离不开学校的主导教育作用。
首先,各高校制定的教学计划应包括日常安全教育,并且编制相关教材,通过课堂上的网络安全教育,向学生传授防止网络欺诈的技巧。其次, 高校辅导员应积极组织学生在课后开展网络安全教育活动,通过模拟情景再现,使学生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与现实事件有机结合,提高防范能力。最后,学校团委多组织一些相关的社团活动,多渠道提升学生的防骗意识和防骗能力。
( 三)构建内外防范的联动机制
家长要重视对孩子相关方面的教育。在我曾经的工作经历中,就多次碰到一些家长将孩子的教育管理全权甩给学校,留下一句“ 麻烦老师多管管小孩”,然后转身就走,父母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对孩子的成长也是不利的。重视家庭教育, 加强家庭与学校的联系,构建内外防范的联动机
制,是预防大学生遭遇网络诈骗的重要一环。一方面,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助于培养孩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在遇到网络诈骗时能沉着冷静地面对,化险为夷;另一方面,在良好家庭教育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与父母的关系融洽,当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困难如遭遇网络诈骗时会告知父母,这样就能使自己不受网络诈骗的困扰。
( 四)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作用
在发现遭遇网络诈骗的对象之一是自身之时,大学生应在日常生活当中自觉主动关注网络诈骗方面的相关资讯。首先,在上网之前,一些相关的网上购物常识要多加学习,以此多积累一些预防隐藏的购物陷阱。如选择正规的购物网站,不轻易点击一些不明网站信息等。同时,及时更新电脑和手机上的防病毒软件,谨防随时可能侵入的木马和病毒。[6]其次,切记不要因贪小便宜而将个人信息详细泄露出去。最后,要充分利用学生团体组织如学生会,通过学生管理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相监督,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又能将一些潜在的网络诈骗事件解决在萌芽状态。
随着我国网络强国建设不断地向纵深方向发展,网络带来的影响会无处不在。大学生要想在安全的网络大海中遨游,需要不断提升自我防范网络诈骗的意识和能力,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 CNNIC 发布第 47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J].新闻世界,202(1 3):96.
[2] 周丽琴,袁建勤,钟利民,等.育人之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专题社会实践[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1(6 9):132.
[3] 找法网.公民个人信息泄露途径大揭秘[EB/OL].
(2016-09-20)[2021-05-25].https://china.findlaw.cn/ shpc/teshuqinquanjiufen/qtjf/1274204.html.
[4] 新华网.迈出建设网络强国的坚实步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重要论述综述
[EB/OL].(2019-10-18)[2021-05-25].https://baijiahao. baidu.com/s?id=1647742545727701636&wfr=spider &for=pc.
[5] 丁强.论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三重向度[J].思想教育研究,201(9 11):116-120.
[6] 严铭.局域网的网络安全及措施[J].铜业工程,2011
(5):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