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深悟透习近平法治思想 科学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 信息来源:组工处   发布时间:2022-05-30 09:25:31    阅读:次    字体:【
  •       

    学深悟透习近平法治思想 科学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周俊光 姚选民

     

      伟大时代孕育伟大理论,伟大理论引领伟大征程。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揭示了中国法治道路的价值引领、本质内涵、方法指引和实践要求,是中国法治实践的根本遵循,并将在指导法治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完善。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对于科学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党对法治工作的绝对领导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价值引领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是我们的法治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法治最大的区别。”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离开了党的领导,全面依法治国就难以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难以建立。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始终致力于领导中国人民探索和建设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法治,并积累了诸多弥足珍贵的实践经验。习近平法治思想最显著的特色就是把坚持党的领导摆在首要位置,深刻揭示和论述了党的领导之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党的领导,把握全面依法治国的前进方向,统筹协调各方面力量、整合利用各种资源,共同攻坚克难,让中国法治建设不断爬坡过坎、闯关夺隘。持续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党的领导不是一句空话,必须落实到具体制度建设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既是加强党的领导的应有之义,也是法治建设的重要任务。”一方面,要进一步推进党的领导入法入规,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转化为法律法规,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规范化。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坚持民主集中制,提高党把握方向、谋定大局、制定政策、促进改革的能力。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坚持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依规治党深入党心,依法治国才能深入民心。”依规治党是依法治国的引领和保障,依法治国是依规治党的基础和依托,两者具有内在统一性。在中国,法律是对全体公民的要求,党内法规制度是对全体党员的要求。党内法规制度既是管党治党的重要依据,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有力保障。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确保党既依据宪法和法律治国理政,又依据党内法规制度管党治党、从严治党。

     

      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本质内涵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区别于资本主义法治的根本所在。坚持依法保障人民权益。全面依法治国是一项伟大的社会实践活动,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人民当家作主。要在立法中贯彻民主原则,确保立法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愿望;进一步畅通群众意见渠道,拓宽群众参与渠道,建立健全立法听证会、论证会制度,将公众参与真正融入立法过程。要在执法中贯彻权力制约原则,确保执法活动主动性与谦抑性的有机统一,做到“法有授权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在具体行政行为中注意对人民权益的保护,做到高效有序、公开合理。要在司法中贯彻公平正义原则,确保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个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树立辩证思维和全局观念,系统研究谋划和解决法治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对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作出积极回应。通过厉行法治,将人民群众对立法、执法、司法、普法工作中不满意、甚至意见很大的地方,进一步修正、完善。顺应人民群众对于公共安全、司法公正、权益保障等新期待,全力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坚持从实际出发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方法指引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从我国实际出发。“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察国事本则宜。不观时俗,不察国本,则其法立而民乱,事剧而功寡。”全面依法治国,既要立足当前,把握我国长期以来的历史传承和实践经验,又要着眼长远,通过汲取和借鉴世界优秀法治文明成果,促进中国法治更加成熟定型。要善于挖掘和传承中华法律文化精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有我们的历史文化,有我们的体制机制,有我们的国情,我们的国家治理有其他国家不可比拟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也有我们自己长期积累的经验和优势”,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数典忘宗。自古以来,我国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法治体系,积累了深厚的法律文化。出礼入刑,民为邦本,明德慎罚,这些都是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的智慧和精华。历史和现实已经证明,只有善于挖掘、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从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探索适合自己的法治道路,才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夯实法治基础。要善于汲取和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法律文化。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不等于关起门来搞法治。法治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之一,法治的精髓和要旨对于当今世界各国的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而言都具有普遍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有符合国情的一套理论、一套制度,同时我们也抱着开放的态度,无论是传统的还是外来的,都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基本的东西必须是我们自己的,我们只能走自己的道路。”学习和借鉴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而是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认真鉴别,合理吸收。要有底气、有自信,努力以中国智慧、中国实践为世界法治文明做出贡献。

     

      强调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实践要求

      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把握重点、整体谋划,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坚持系统观念,准确把握全面依法治国的工作重点、工作布局,找准发力点,认准用劲处,集中力量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涉及很多方面,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有一个总揽全局、牵引各方的总抓手,这个总抓手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依法治国各项工作都要围绕这个总抓手来谋划、来推进。”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抓手,明确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工作重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依法治国是宪法确定的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能否做到依法治国,关键在于党能否坚持依法执政,政府能否坚持依法行政。一方面,要增强依法执政意识,坚持以法治理念、法治体制、法治程序开展工作,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推进依法执政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另一方面,要树立依法行政的观念准则,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完善执法程序,严格执法责任,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者各有侧重,相辅相成,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方面,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就无法实现。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只有全体人民信仰法治、厉行法治,国家和社会生活才能真正实现在法治轨道上运行。”要在全社会树立起法律的至上权威,使人民认识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要广泛开展依法治理活动,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培育社会成员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与环境。

      (作者分别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师范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基地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