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看待疫情,甄别虚假信息
  • 信息来源:警察政治学院   发布时间:2022-04-26 17:12:38    阅读:次    字体:【
  •       


    获取信息是人面临威胁、危险想要对环境有所掌控的自然反应。面对新冠肺炎,身处互联网发达时代的我们会主动搜索、接收大量有关疫情的信息,其中可能存在谣言,大量信息和谣言会加重恐慌和压力感。因此,我们要通过官方渠道了解防疫信息、有关科学知识以及疫情防控措施等,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恐慌和焦虑。

    为什么在信息传播中会存在失真的现象呢?这与心理学中的“啤酒效应”有关。麻省理工学院的斯特曼教授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啤酒销售流通实验。假设制造一件成品要经过7个流程,需要7层上游厂商提供原材料和配件。如果第一个月,客户向公司下的订单是100件,为了防止缺货风险,保证安全库存,公司会要求上游厂家提供105件。然后,公司的上游厂商为了保险,会要求他的上游厂家提供110件,以此类推,到了最上游的第七层厂商时,他所提供的数量可能达到200件之多。10个月下来,随着时间与上下游的累计效应,这个数字会与实际需求相差很远,导致最后一层厂商损失惨重,可能受伤100倍。“啤酒效应”暴露了供应链中信息传递的问题。不对称的信息往往会扭曲真实需求的信息,而且不同阶段对需求状况有着截然不同的估计,如果不能及时详细地掌握真实信息,其结果便是导致信息链失调而造成的虚假恐慌。可怕的谣言,往往便是“啤酒效应”所导致的最终结果。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类似的事并不在少数,一个人说街上有老虎,人们不信:两个人说街上有老虎,人们开始有点相信;当三个人都说街上有老虎时,人们肯定会相信了,这就是三人成虎

    可见信息失真,受损失的不仅仅是信息的接受者,散步者也不会占到便宜。随着信息研究的深入发展,特别是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人们认识到,信息传递的失真会带来额外的成本,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降低或避免信息失真成本的重要性。

    有信息传递就会有谬误,产生这种谬误有可能是因为传递链过长。当今社会下,虚假信息在网络上大行其道,任何声明或“事实”都可能具有一定误导性。因此我们要擦亮自己的眼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减少信息传递的中间环节,避免有些人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制造虚假信息的现象我们要擦亮自己的双眼,认真识别信息的真实性,阻止虚假信息的传播,做到不信谣不传谣,积极配合科学疫情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