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旁观者效应
  • 信息来源:学生处   发布时间:2019-11-26 09:27:01    阅读:次    字体:【
  •       

    在现场旁观者的数量会影响突发事件中亲社会反应的可能性。当旁观者的数量增加时,任何一个旁观者提供帮助的可能性便会减少,即使他们采取反应,反应的时间也会相对延长。这就是心理学上讲的旁观者效应,又称责任分散效应。

    安全教育课上,老师可能会强调一个问题,在大庭广众之下需要帮助时,不要对着人群求助,而是要具体到某个人。比如穿蓝色衣服的大姐,戴眼镜的大叔等等。这其实是针对旁观者效应作出的预防性措施。

        那么,责任分散心理是如何产生的呢?这其中有四个方面的来源。

    一、社会抑制作用

    社会上每一个人对所发生的的事情都有着一定的看法并采取相应的行动。但每当有其他人在场时,个体在行动前就会比无人在场时更加谨慎,以防出现尴尬难堪的局面。当他人都不采取行动时,就会产生对个体利他行为的社会抑制作用。

    二、从众心理

    在一定的社会情境下,每个人都有一种模仿他人行为而行事的倾向,这种倾向在紧急情况下更加突出。也就是说,当在场的其他人无行动时,个人往往会遵从大家一致的表现,采取一种“不介入”的态度。

    三、多数人忽略

    他人的在场和出现影响了个体对整体情境的认知、判断和解释,尤其是在紧急情况下对自己陌生情况进行判断。人们既缺乏对行为措施的心理准备也缺乏对行为的信息资料。因此每个人都试图观察在场每个人的行为资料以澄清事情的真实、自己的模糊认识。从他人行为动作中找自己行为的线索和依据。

    四、责任扩散

    在紧急情况下,当有他人在场时,个体不去救助受难者的(社会)代价会减少。见死不救产生的罪恶,罪恶感、羞耻感,责任会扩散到其他人身上,个体责任会相对减少。我们说,为了对处于困境中地人提供帮助,个体必须感到自己有责任采取行动。但是,当有许多人在场时,就造成了责任扩散,即个体不清楚到底谁应该采取行动。帮助人的责任被扩散到每个旁观者身上,这样每一个人都减少了帮助的责任,就容易造成等待别人去帮助或互相推诿的情况。

    必须要强调的是,我们了解和学习旁观者效应,一方面是对类似情况下“见死不救”者有清醒认知和客观评判,但更重要的是学会自主克服责任分散心理,行为果断地去帮助有需要的人。